瀏覽: 171,587

【人生上映中】 《個資風暴》:別讓科技比上帝還了解你

文/ SHINYU

       你曾玩過社群媒體上的免費心理測驗嗎?或是已經下載了一堆非必要的App到手機上?透過這些行為,你很可能已經將自己的個資(年齡、職業、住所、興趣、喜歡的名人與話題⋯⋯),還有好友名單上的朋友個資,一起洩漏給科技公司,讓他們能夠變得比上帝還了解你,進一步改變你的想法、行為、價值觀,以及你的選票。

我們如何准許商業科技公司操縱我們?

       Netflix的紀錄片《個資風暴:劍橋分析事件》(The Great Hack)講述的正是這樣的現象,而且後果已經影響世界甚鉅,無疑是部恐怖片。片中透過記者與吹哨者的抽絲剝繭,揭露一間英國科技數據公司「劍橋分析」(Cambridge Analytica)如何在二○一六年的英國脫歐與美國總統大選裡,與社群媒體、政治組織聯手合作,透過數據分析和行銷投放,試圖影響中間選民的決策。

     「二○一四年,『劍橋分析』開始與臉書合作,透過臉書上的免費心理測驗搜集了無數用戶的個資與性格類型,並進行分析、分類,以預測人們的行為,再投放能刺激這些用戶情緒與反應的不同廣告,改變他們的想法。」《個資風暴》裡,兩位「劍橋分析」前員工克里斯多福・懷利(Christopher Wylie)與布特妮・凱瑟(Brittany Kaiser)成為吹哨者,揭露二○一六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裡,Facebook與「劍橋分析」共享用戶資訊,至少八千七百萬使用者的個資成為操縱選戰的素材,布特妮說:「這是應該被禁止的武器類科技。」

       網路發明以來,一直被認為是提供大量資訊、降低資訊門檻、促使資訊透明的重要角色。然而,在以商業邏輯運作的社群媒體,人們獲得的資訊可能是垃圾資訊、不實資訊,甚至是挑起社會對立的惡意資訊。「劍橋分析」在此協助美國川普當選、英國脫歐成功,恐怖組織「伊斯蘭國」(ISIS)在此召集極端分子,「白人至上主義」的擁護者也不遑多讓。

       美國暢銷書《你為什麼應該刪除社群媒體的十個理由》(Ten Arguments for Deleting Your Social Media Accounts Right Now)作者傑倫・拉尼爾(Jaron Lanier)說:「社群媒體為廣告主帶來的承諾是,如果你給我一千萬,我就讓全世界朝你想要的方向改變百分之一。我們的科技發展方向,漸漸變成將整個社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。」

保護自己,提升網路素養與思辨能力

      《個資風暴》揭露「劍橋分析」曾搜集情資的全球地圖,台灣也包含其中。社群媒體已成為史上最有效的說服工具,一旦落入專制政權和獨裁者手中,最大受害者將是民主思想體制與所有人民。

       然而,和任何商業抵制活動一樣,除非有龐大的群眾壓力,否則產業幾乎不會改變。在網路行為方面,我們可以謹記「按滑鼠就是投票」,避免任何可能助長虛假與惡意資訊擴散的行為;在現實生活方面,我們可以要求科技公司回應與改善隱私需求,同時要求政府制訂相關規範。例如:

●不要在網路上點選所有自動推薦給你的內容,要自己去搜尋有興趣的主題。

●不要點選任何看起來聳動、誇張、挑撥情緒的標題與連結。

●盡量不要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留下任何個人資料,包括流行的免費心理測驗、購物網站、非必要的App與網站登入等等。

●刻意追蹤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,讓自己與同溫層保持一定距離。

●透過寄信、連署、發起活動,要求科技公司回應、改善隱私需求、抑制不實資訊,例如:刪除人頭帳號、禁止不實資訊與政治性廣告,或是透明化蒐集、使用、販賣數據的方式。

●要求政府制訂數位人權相關規範,例如:連署、參與民間組織相關倡議等等。

●提升自己的網路媒體識讀與獨立思考能力,得以分辨資訊背後的立場、目的,以及是否為可靠來源。在轉貼任何新聞與資訊前,先進行事實查核,例如: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」(Taiwan FactCheck Center)、「麥擱騙」(Mygopen)、「真的假的」(Cofacts)⋯⋯等事實查核網站。

●使用不會留下搜尋記錄的搜尋引擎。

      「劍橋分析」的結局是遭到重罰五十億美金,並宣告破產停業,然而,一如《個資風暴》片中結論所說:「這不會是第一個不當利用社群資訊的組織,也不會是最後一個。」在這個人生活幾乎已無法與網路脫鉤的時代,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各種保護網路隱私的安全措施;畢竟,科技想比上帝還了解我們,只是為了我們的錢,而非建造我們的生命。

回文章總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