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: 269,093

【真實故事】 傳福音真正好——曾正好的生命故事

文/ 李大軍 採訪整理

       一般人會改名,皆希望藉此能改運得福。曾清金是父親為她取的名字,也是父親帶給她的祝福。但五十二歲以後,曾清金把名字改為「曾正好」,她希望信主之後,能帶給人正面、陽光與祝福。

因為後事處理方式

       四十年前,電影業鼎盛時期, 南部人很少不知道高雄「十全電影城」;那是曾正好的父親所開設的,也是高雄人懷念的影城。父親由水果商轉行至電影業,她幫助父親經營,在影城除了擔任總經理一職,也作製片人。

       那時曾正好經常要到台北出差,作空中飛人,因為常聽聞飛機失事的消息,很擔心發生意外。她不希望死了之後,採用佛道教的方式來處理後事,為此,她主動踏進教會,且於四十歲時受洗成為基督徒。

       她踏進教會還有另一個原因,當時她參加YMCA的語言課程,有一位同學是教會師母,曾正好平常就很樂善好施,且剛買了二十隻靜電拖把,便送一隻給她。藉由師母的介紹,她踏進了教會。一進入教會,便被教會的聖詩所吸引,後來也加入了詩班的行列。

關心他人與神的關係

       曾正好很喜歡幫助人,是高雄攀岩協會的理事長,常藉由攀岩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她的車上常載著許多別人送她或她要送給別人的禮物,因為她的人生閱歷豐富,所以常幫助一些人走出他們的困境。譬如,她曾幫助一位年輕人處理卡債的問題,讓他早日脫離複利循環的惡夢。

       她會這麼熱心,是因為被神感動去關心人的靈魂;也因為常關心人與神建立關係,所以才願意費財、費力去幫助人脫困。

與人一起寫靈修筆記

       受到疫情影響,教會停止實體聚會之際,她所服事的高雄「駁二教會」也一樣。在此期間,有人介紹一位牧師給她,這位牧師教她藉著寫靈修筆記來發展門徒工作。這讓她重拾傳福音的熱誠,便和丈夫一起嘗試去做,因而讓他們夫妻關係變得更加親密。之後,她把所認識的朋友都帶來寫靈修筆記,並發展門徒工作。

       為了幫助人建立與神的關係,她進入別人的生命,才發現人的根本問題是疏於與神建立關係。明白這道理後,她便努力不懈地介紹人寫靈修筆記,並延伸門徒的關係。她知道她的時間不多,耶穌再來的時日也近了,若不把握良機,機會稍縱即逝。

       除了幫助人寫靈修筆記外,她也參與「復興禱告小組RPG」。她發現——開口向神禱告,是經歷神最簡單的開始。只要向神開口,就會看到神的帶領,且能經歷祂是又真又活的神。這樣,信仰對她不是神學知識或口頭上的討論,而是真實的經歷。

更積極傳福音

       藉著讀聖經、寫筆記、向神禱告,帶給曾正好在傳福音上很大的突破。她發現,筆記乃人之心聲,若不形之於文字,只藉口傳,人便容易講假話。講假話是她判斷人真偽的方法之一,若人對神不真,便無須太認真待他(她),因為再多幫助,皆不是治本之道,要治本就要先解決人與神的關係。

       她的生命被神觸摸之後,行動變得更為積極,與之前最大的不同是,她明白傳福音是聖靈的工作,必須要用屬靈的方法。而屬靈的方法就是建立信任和清楚說理。換言之,有了信任關係才有好的說理,有好的說理才能讓人聽而遵行。譬如,需要靠她的關係來傳福音時,她不必自己說,可以藉別人來說;若已建立起關係,她可以順勢分享自己的見證。這就是她所體會彼此配搭的意義,也是耶穌差派門徒兩個、兩個出去傳福音的道理。

建立服事團隊

       曾正好常放在心上的幾句話是:「說話,要說得讓人喜歡;做事,要做得讓人感動;做人,要做得讓人懷念。」她知道領人信主、或讓人建立穩定的靈修習慣皆不容易,但她選擇勇敢踏出自己,聽從主的命令去做。她也知道把話說好、把事做對、把人做正,每個環節都與傳福音息息相關。

       曾正好和丈夫張振諒自許是百基拉與亞居拉;他們是羅馬書十六章三節所記載,在基督裡和保羅同工的一對夫妻。這說明他們需要團隊服事,才能走得遠、走得深。她知道靠團隊把人帶到神的面前,才是既省力又同心;她也知道只要盡力去傳福音,剩下的就是神的工作了。

彼此相愛 合而為一

       從耶穌的禱告中,曾正好學到若要多結果子,就要常在主裡彼此相愛、合而為一。對人付出愛較容易,但要合一,不論與丈夫或與他人,都需要更多努力,這是她生命成長的另一個目標。

       曾正好的諧音是「真正好」,真帶來對她、對別人好的結果;改了名字十五年後,她發現這名字正如她自己所宣告的:「只要對人真正好,別人也會真正來信耶穌。」

回文章總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