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: 171,587

【真實故事】感恩與順服

文/ 謝得志

  我屬於嬰兒潮世代,在現在年輕人的眼中,可能是占盡便宜的可惡老人,其實,倒吃甘蔗、苦盡甘來才是比較公平的說法。

  小時候的台北和現在有著天壤之別;那時東區仍是一片稻田,偶爾還可看到螢火蟲。那也是一個高喊「反攻大陸」的時代,威權體制如影隨形,小學六年級就要惡補準備聯考,老師體罰學生更是家常便飯。世界變化真快,這也才不過是五、六十年前的事,但這些在現今年輕人聽來,已像夢中囈語,虛幻而難以理解。

小小卡片的鼓勵

  家裡靠近台北建成圓環,附近有間教堂,小朋友禮拜天都很喜歡去那裡;因為可以拿到小禮物、聖誕卡,我也不例外。那時台灣經濟還沒有起飛,仍需要美國物資上的支援,在美國人眼中,台灣是落後地區,就像我們看非洲某些地區一樣,現在也有人募集二手或不要的舊鞋、衣物,送往非洲去救濟他們。

  當時美國的教會就是募集許多用過的舊聖誕卡,寄給台灣的教會,作為參加禮拜的小朋友的獎賞。小朋友都非常高興,若能獲得鑲有亮片的卡片,更是視為珍寶。一點物質的誘惑,無關信仰,但是藉此讓人接觸教會,或許能在心靈留下未來被啟發的空間。

沒看媽媽笑過

  十歲時父親過世,那是晴天霹靂的劇變,從此所有的重擔壓在母親的身上。單親家庭非常艱辛,記得有同學說:「怎麼沒看你媽媽笑過。」而我們兄弟姐妹就在沒有笑容的媽媽照顧下長大,母親獨扛家計,她要求小孩的就是讀書。雖然我們不是基督徒,但附近教會的會友,仍然偶爾會給予我們關懷和安慰。母親多年後受洗,應是那時的會友播下的種子。

信仰啟蒙時期

  高中時,在同學的引導下,常常到建國中學對面的教會聚會,懵懵懂懂地跟著同學背了許多聖經金句。那時對教會毫無概念,後來聽說那間教會屬於召會。很遺憾,當初熱心帶領我進入教會的同學,後來反而離開了教會,是升學的不順或生活上的打擊,讓他失去了對神的信心嗎?將來還會回轉嗎?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,相信祂自有安排。

  大學時偶爾去清華大學對面的勝利堂做禮拜。那時的勝利堂只是一間平房,設備簡單,駐會的毛牧師和藹可親。最可貴的是,教會從不關門,心情低落時,隨時可以進去。在寧靜的大堂中,面對著十字架沉思後,往往能重獲力量。那時也參加校園團契,記得自己對基督教信仰總有問不完的問題,因此被一同聚會的契友們笑稱為「問題兒童」。

經歷喪子之痛

  後來就業、結婚、生子、留學美國,生活步調變得非常緊湊,也就與教會疏遠了。我在順境中漸漸忘了上帝,也不知感恩,總覺得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,不知在高傲中,禍事已近。

  五十歲那年,大兒子大學畢業,正準備赴美進修,突然因不確定的原因,腦水腫壓迫神經,猝然去世。剎時我的人生完全變調,淚水中,憶起對大兒子許多的苛求,是痛、是悔,也是一個做父親的遺憾,再也無法親自對他說「對不起」。就在那一年,我受洗了。

凡事有神的美意

  約伯記一章二十節說:「賞賜的是耶和華,收取的也是耶和華。」少年喪父、中年喪子是人生的大不幸。苦難的艱澀,痛徹心扉,難以下嚥。深深體悟到人生難能完美,即使有完美的人生,那也是一種不完美,而不知人間疾苦不是該有的人生。

  我在苦難中學會順服神、學會關懷別人。以賽亞書四十八章十節說:「我熬煉你,卻不像熬煉銀子;你在苦難的爐中,我揀選你。」苦難使我們的生活無法一如既往,必須開始學習順服,相信神在其中必有祂的美意,學習面對,也學習讓我們生命經過熬煉得著益處的屬靈功課。

處處感恩 事事順服

  有人說:這世界上有三種人,一種人覺得世界欠他很多;第二種人是人不欠我,我不欠人;另外一種人就是覺得自己欠這世界很多。這三種人也可以是同一個人,隨著歲月的蝕刻,顯現不一樣的心態。小時候的我相當地憤世嫉俗,在單親家庭成長的漫長煎熬中,總覺得這世界不公平。

  如今回想,神自有安排,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。在困苦的環境中,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埋頭苦讀,由建中、清華、一直讀到美國博士。其中雖然有個人困中求生的掙扎和努力,但若不是神的看顧與幫助,努力不見得有成果。尤其這一生的職場際遇,由基層員工一路爬升到中央部會副主委,其中有許多的機遇,更非靠個人的聰明才智即能達成。

  回首往事,我的人生由對外在環境的不滿,逐漸轉到在內在心靈中,感受神同在的平安。年近七十、夕陽之年的我,有和樂的家庭,健康的身體,安穩的退休生活,也參加教會的詩班,蒙神保守,真是處處感恩。雖然人生悲歡離合難料,生老病死乃必經之路,但深知神掌管一切,學習事事順服,更願意奉獻餘生,報答對神的虧欠。

回文章總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