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: 171,587

【心靈微聲】 愛,讓貧窮變富足

文/ 洪英正

  基本上台灣是富裕,是豐衣足食的,雖然有不景氣、無薪假、青貧族,及滷肉飯漲價等問題,但大多數人都知道,我們其實是不容易挨餓的。在任何一個社會中,一定還是有可憐、無助、缺乏等各種需要被幫助的人,但貧窮的問題仍是生活中最直接、可以目睹與經歷的現象。

  如果有人問:「您貧窮嗎?」不知道您會如何回答?是感恩地回應說:「還好,還好。」還是猛然想起走過豪宅、名車時,或看到百貨週年慶別人大包小包的「血拼」時,心弦中響起的那一絲落寞與失落,而嘆一聲氣,跟自己說:「我真是『窮』啊!」只是,您真的貧窮嗎?是當下的感受,還是一種比上不足的失落與慾望的作祟呢!

留心、關懷周遭貧窮者

  有話說:「貧居鬧市無人問,富在深山有遠親。」可見貧窮是得用心觀察才能分曉,因為大多數人其實並不關心別人貧窮的事,甚至是避之唯恐不及。貧窮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,發現貧窮會讓人得面對賙濟施捨的困境,當然還有些人甚至認為貧窮像一種病,會讓人不知不覺地被傳染。但如果您想知道周遭是否有真正的貧窮者,那您只要多關心、多觀察、多付出,就會發現,確實有一些貧窮的人、孤單的心環繞在您身旁,只是過去未曾駐足留觀、也少有機會讓人告訴您他們的需要。

  關於貧窮,心中想起了幾件事。記得自己曾帶過一個學生,由穿著與外貌,就知道他很拮据,需用很緊;因為他沒甚麼衣服可穿,大冷天只穿著薄薄的夏衣,食量大,卻只在被招待用餐時表現出來,如果是自己花錢吃飯,我聽其他學生說,他一定選白飯不用錢的餐廳。每每看著這學生若無其事的表情,我心中就有一種憐惜,也明白人需要自尊,所以總在一些合適的時候「偷偷」把關心送上。例如家中接待學生們,在他們要離開時把一些「殘羹剩飯」,用開玩笑的口吻堆到他手上,說:「剩這麼多,你幫老師忙,帶回宿舍處理一下」。我想,他是理得的,在笑談間,「貧窮」並沒有在我們的關係中成為攔阻,反而成為彼此的祝福。

  孩子慢慢長大,他們對於「民間疾苦」也開始有了深切的體驗。記得有次當年唸高中的兒子說:「我們班有個女同學家境不好,她說她的參考書都是爸爸去撿回來的。」唉!聞之鼻酸,沒想到還有如此清貧的學生,在求學的道路上走得這麼辛苦。從此以後我在與兒子聊天,特別是分享到學校生活時,多問一下那女同學的近況?也在幾次兒子班上有活動(如畢業旅行)時,關心那位女同學是否參加?我們可以做點甚麼事?雖然一直沒有著力點,但我知道每次在和兒子的分享中,對於貧窮者的關懷與愛心,會在他的心田中像一粒種子般生根發芽,成為這孩子的祝福。

  兒子升大學時,我問他那女同學的情況,知道她考上了國立大學,心中有無限的祝福,因為知道雖然前面仍有難阻,但她已經跨越了一道很大的障礙,接下來的人生道路會平坦許多。

學習感恩與愛

  孩子都上了大學,有一次晚禱,全家人在寬闊舒適的客廳裏彼此分享,兒子提到班上有個男同學和媽媽住在四坪大的房間裏,一頓飯預算常常只有三十元,一個月也只有工讀金四千多元,還好他生性樂觀,在笑容中看不到太多的憂慮與惆悵。聽聞後全家都覺得不忍,也深深感受到自己是何等蒙福,神格外用恩典託住我們,讓我們豐衣足食,不必為需用發愁。當然這位學生也成為我們全家持續關心的對象。在許多的對話分享中,貧窮者成為全家人心中的共同負擔,並且培育出一波波「愛」的暖流來,讓我們學會感恩與去愛。

  女兒總會提及她的一位好朋友,在父母分手後許多時候心境是淒涼的、是沒有安全感的,當然生活也要靠自己一分一毛去「掙」到。因此當女兒邀這位同學來家裏玩、過夜,我們總用一種共同接待的心情來款待她。雖然大人能做的有限,但一盤送到房間的水果點心,一個溫暖真摯的笑容,我想那女孩是明白的。在貧窮的陰影下,有時候人是退縮,是心靈不健康的,但藉著接納與關愛,彼此之間反而更接近,從此產生的信任與溫暖將更加濃烈,「貧窮」是可以成為人間真情至性的前奏與催化劑。

生命真正的富足

  聖經中對於貧窮描繪不少,許多真理的教導也都與此有關,詩篇十二篇五節神說:「因為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歎息,我現在要起來,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。」可見神是愛、是憐憫的主。閩南語俚語有一種說法:「錢是公家的,福氣的用得較多。」這話其實有一定的道理,我常想人生需用是可以調到很簡單的地步,正如古語所說:「良田萬傾,日食一升;大廈千間,夜眠八尺。」的確,我們養生所需無非就是一飯之溫飽,一席之安眠,除此之外,無非就是人之物慾,是可有可無的,難怪有人主張說,「簡單,其實是一種幸福」,聖經提醒人們,「你們要謹慎自守,免去一切的貪心,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」(路加福音十二章15節)正是此理。

  面對貧窮,我們的反應是甚麼?有個傳道人收入有限,但他總是自我期勉,只要是捐款,一定拿出口袋中最大面額的那一張,所以他看來是貧窮,其實是富足的;因為神已經使他心裏富足。而面對貧窮人的需要,一個能給的人,是富足的,因為他是有餘的,並且終將得著報答,箴言十九章十七節:「憐憫貧窮的,就是借給耶和華;他的善行,耶和華必償還。」當我們感嘆台灣社會真的是「窮得只剩下錢」時,是否檢驗一下自己的心靈深處,對於貧窮與貧窮者是否有一種真實而迫切的負擔,在愛與關懷、給予與分享間,讓您我的生命體驗到那真正的富足,正如哥林多後書六章十節所說:「似乎憂愁,卻是常常快樂的;似乎貧窮,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;似乎一無所有,卻是樣樣都有的。」

回文章總覽